您现在的位置是:弟男子侄网 > 热点
“通胀!利率!衰退!”今年华尔街“最准分析师”:市场面临三重冲击
弟男子侄网2025-07-09 14:01:54【热点】2人已围观
简介“通胀!利率!衰退!”今年华尔街“最准分析师”:市场面临三重冲击华尔街见闻 赵颖一向悲观的美银分析师Michael Hartnett认为,美股熊市在今年10月结束,预计标普指数跌至3000点,市盈率降
“通胀!通胀利率!利率衰退!衰退市场”今年华尔街“最准分析师”:市场面临三重冲击
华尔街见闻 赵颖
一向悲观的今年街最击美银分析师Michael Hartnett认为,美股熊市在今年10月结束,准分重冲预计标普指数跌至3000点,析师市盈率降至14倍,面临而3600点将成为新的通胀牛市。
今年以来美股跌跌不休,利率一向悲观的衰退市场美银分析师Michael Hartnett成了华尔街最准分析师。
Hartnett第一次警告经济衰退和熊市即将到来时,今年街最击标普指数平均目标价在5000点左右。准分重冲
最近,析师Hartnett在报告中指出,面临美股熊市在今年10月结束,通胀预计跌至3000点,3600点将成为新的牛市。
Hartnett在报告中首先强调了,2022年的大图景是三次冲击——“通胀冲击=利率冲击=衰退冲击”,持续的通胀冲击之后是“利率冲击”,即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在短时间内飙升,而这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。
21世纪20年代的主线是制度变革——由社会不平等性、民粹主义/进步主义、地缘政治冲突、净零碳排放、去全球化经济、人口下降、通货膨胀驱动的高通胀、高利率、高波动性 低估值,市场更偏向“现金、商品、实物资产、波动性、小盘股”等,所有这些将损害债券、信用债、私募股权和科技股。
然后,Hartnett在报告中回顾了每周资金流向,几乎每类资产都出现被大量赎回的情况,从14亿美元的黄金开始,到52亿美元的股票,最后是123亿美元的债券。
信用债市场的痛苦远远大于美股市场——自4月20日以来,每买入100美元IG/HY/EM债券,就有27美元被赎回;自1月21日以来,全球股市每流入100美元,就只有4美元流出。
在这一背景下,上周资产抛售加剧,新兴市场债务赎回量达到3月20日以来的最大值(61亿美元)、银行贷款减少量为3月20日以来的最大值(16亿美元)、科技和金融类股票资金流出量2016年9月以来的最多(17亿美元),材料类股创2014年10月以来的最大流出(20亿美元)。
流入资金不断减少的情况下,美银牛熊市指标目前为1.5,远低于今年2月份的3.8,显示出市场情绪“极度悲观”。
其次,Hartnett用历史讲话,指出过去140年的19个熊市中,美股平均价格下跌37.3%,平均持续时间约289天。结合现在的经济情况:
本次熊市将在今年10月19日结束,标准普尔500指数在3000点,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10000点。
关于如何对冲熊市?根据美银的说法,日元和瑞士法郎士良好的对冲工具,过去40年几乎每次华尔街崩盘都会看到日元迅速大幅升值。
同样从历史来看,当每股收益/生产总值(EPS/GDP)走低时,合理的市盈率是多少倍?Hartnett表示:
虽然有人说21世纪的19倍最为合适,但我认为20世纪的14倍更适合滞胀。
Hartnett还讨论了近期出现最多的“衰退”,他指出,住房和劳动力市场仅处于拐点,美国贷款申请量较今年年初下降了28%,零售和休闲行业新增就业人数下滑 。
最后,Hartnett指出银行可以说是金融体系中最安全的组成部分,但KBW银行指数(BKX)低于2007年、2018年以及2019年疫情爆发前的高点。Hartnett表示:
如果跌破100点将引发经济衰退或信用债危机事件,或者换一种说法是,谁会是这次货币紧缩触发的衰退中的雷曼兄弟?
Hartnett认为,18万亿美元的负收益债务在9个月内降至2万亿美元,这意味着清算、去杠杆和违约的风险很高;事实上,杠杆贷款市场正在崩溃、银团贷款敞口较高、主权财富基金、投机性科技信用贷事件、影子银行、美国消费者现买现付模式、僵尸企业等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愈发明显。然而,这还是在美联储还没有开始缩表的情况下。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
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
很赞哦!(2)
热门文章
站长推荐
友情链接
- 今年25家公司登陆新三板!这只次新股3天翻倍,盈利水平达标北交所……
-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推动市场由“大”向“强”
- 又一个里程碑!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即将突破2000万辆
- 蔚来: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 ES8、ES6及EC6各版本车型起售价上调10000元
- 中央重磅发布: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!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!解读来了!
- 上海:专家解答 大数据如何支持做好后续防疫工作?
- 开店4年,疫情占3年,我们如何挺过重重难关
- 英国承认对中国存在不小的“认知赤字”
- 2021年境内ETF规模达1.4万亿元 产品数量和规模均创近十年新高
- 上海疫情新闻发布会:11000多人已出院或解除医学观察 京东、饿了么回应保供问题